把一塊“裸板”變成能跑程序、能聯網、能唱歌跳舞的電子產品,其實是從一顆顆芝麻大小的元件開始的。SMT貼片加工,就是這個過程的起點,也是一條看似低調卻暗藏玄機的流水線。很多人覺得它不過就是“把零件貼上去”,可真要追根究底,才發(fā)現它像一桌早茶:從點心到茶水,一樣都少不得,順序也不能錯。下面1943科技就把這桌“早茶”一樣一樣端上桌,看看一站式SMT貼片加工到底包括了哪些具體服務。
1. 物料來料檢測:先驗貨,再下鍋
所有故事都得從倉庫說起。一卷卷盤料、一袋袋散料、一盒盒濕敏元件,在上線之前要先做“體檢”。
-
外觀100%目檢:卷帶有沒有折痕、托盤有沒有裂縫。
-
真值抽檢:用LCR表、X光或者功能測試儀,把首件和抽檢件跟BOM表比對,防止“李逵李鬼”。
-
濕敏等級管理:MSL 3以上的芯片,先丟進低濕柜“醒料”,烘烤曲線按IPC/JEDEC標準跑,省得回流焊時鼓包“爆米花”。
這一步像廚師驗菜:菜不新鮮,后面火候再好也白搭。
2. 貼片程序&鋼網設計:寫菜譜,備鍋鏟
BOM和坐標文件一到手,工藝工程師就開始“寫菜譜”。
-
貼片程序:在離線軟件里把元件角度、極性、吸嘴型號、Mark點坐標全部輸入,再跑一遍模擬,看看有沒有撞機風險。
-
鋼網開口:按0.12 mm、0.15 mm、階梯鋼網還是納米涂層,全得根據器件Pitch和錫膏類型來。開口大了連錫,小了少錫,分寸拿捏像老中醫(yī)開方。
這一步決定了后面貼片機是“行云流水”還是“雞飛狗跳”。
3. 錫膏印刷:第一口鍋的溫度
錫膏像牙膏,卻遠比牙膏嬌氣。
-
攪拌3–5分鐘,把助焊劑和合金粉“叫醒”。
-
鋼網上機,刮刀壓力、速度、脫膜速度、清洗頻次全部寫進SOP。
-
SPI(錫膏檢測儀)在線掃描,厚度、面積、體積三維成像,偏移>25 μm就報警。
印不好,后面再貴的貼片機也救不回來。
4. 高速貼片:毫秒級“抓娃娃”
貼片機是整條線的“門面擔當”。
-
高速機打0402、0603、小IC,像機關槍掃射,0.05 s/顆。
-
泛用機伺候QFP、BGA、連接器,用視覺對中、激光測高,生怕一個手抖就歪了0.01 mm。
-
首件AOI:貼片完立刻拍照,錯件、漏件、極性反了直接鎖住軌道。
這一步最考驗節(jié)奏感,快了掉件,慢了虧錢。
5. 回流焊接:一盤“鐵板燒”
預熱、浸潤、回流、冷卻,四個溫區(qū)像四季輪回。
-
有鉛、無鉛、低溫錫膏溫度曲線各不相同,爐后 profiling 每班跑一次。
-
氮氣回流可減少氧化,讓BGA焊球亮晶晶,但錢包也會“亮紅燈”。
-
爐后AOI + X-ray:看虛焊、空洞、枕頭效應,X-ray像給BGA做CT,空洞率>25%就判退。
6. DIP插件與波峰焊
有些“大塊頭”——電解電容、變壓器、排針——天生不適合SMT貼片,只能走傳統(tǒng)DIP插件。
-
成型機先把腳剪到規(guī)定長度,再插到對應的PTH孔。
-
波峰焊錫爐溫度275 °C左右,助焊劑噴霧均勻性決定透錫高度。
-
選擇性波峰焊專治“怕熱”的器件,像牙醫(yī)補牙,只焊該焊的點。
7. 三防漆、測試、老化:給板子“穿衣體檢”
-
三防漆噴涂:防潮、防鹽霧、防霉,LED條、汽車電子最愛。
-
ICT+FCT:針床夾具一次性把短路、開路、功能異常全抓出來。
-
老化架:45 °C跑48小時,把早期失效篩掉,才敢出貨。
8. 組裝、燒錄、包裝:最后一公里
-
把PCBA裝進外殼,打螺絲、貼標簽、掃碼入庫。
-
燒錄固件、校準參數,像給手機刷機。
-
真空+干燥劑+外箱,防霉袋封口前再抽一次真空,漂洋過海也不怕。
9. 售后&數據回傳:閉環(huán)才算完
出廠不是終點。
-
條碼可追溯:哪一臺貼片機、哪一瓶錫膏、哪一個班次,一掃全知道。
-
售后8D報告:真出了問題,把物料、工藝、設計、操作一次性復盤到位。
至此,一塊板子從“面粉”到“面包”,全部流程才算跑完。
所以,所謂“一站式”并不是把機器擺成一排那么簡單,而是從IQC到OQC,從數據到實物,從工藝到服務,每一環(huán)都咬住下一環(huán),像齒輪一樣嚴絲合縫。把這一整套流程吃透,客戶才能安心把圖紙丟過來,說一句:“剩下的,你們搞定。”
如果您有SMT貼片加工的需求,歡迎隨時聯系我們,我們將為您提供詳細的方案和報價。